公司年報 >  2016 > 企業社會責任 > 環保、安全與衛生管理

環保、安全與衛生管理

台積公司相信在推動環保、安全與衛生業務時,不但必須符合國內相關法令的規定,也需與國際認同的標準接軌。台積公司的環保、安全與衛生政策期許達成「安全零事故」及「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並成為世界級的環保、安全與衛生標竿企業。為達此目標,台積公司的策略是「遵守法規承諾、促進安全健康、強化資源利用及污染預防、管控環安衛風險、深植環安衛文化、建構綠色供應鏈、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台積公司所有廠區均已取得「環境管理系統」(ISO 14001: 2004)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OHSAS 18001: 2007)認證,並於民國一百零五年將「環境管理系統」轉換為ISO 14001: 2015版本。自民國九十八年起,所有位於台灣的廠區均取得「台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TOSHMS)認證。

台積公司秉持著持續改善的精神,積極強化在因應氣候變遷、污染預防與控制、能源及資源節約、廢棄物減量與回收再利用、安全衛生管理、火災爆炸預防及地震危害防阻等各方面的表現,以降低整體的環保、安全與衛生風險。

民國九十五年,為因應法規以及客戶對有害物質管理的要求,台積公司開始導入有害物質流程管理系統(IECQ QC 080000 Hazardous Substance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所有廠區並自民國九十六年起開始陸續完成認證。台積公司透過建立產品有害物質流程管理系統,持續確保產品符合國際法規及客戶要求,包括歐盟的有害物質限用指令(RoHS)、歐盟新化學品政策(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REACH)、蒙特婁議定書之臭氧層破壞物質、電子產品無鹵素標準及全氟辛烷磺酸限制標準等。

台積公司為持續推動節約能源,自民國一百年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並由晶圓十二廠第四期廠區資訊中心取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驗證,成為台灣業界首先完成該驗證的高密度運算資訊中心;至民國一百零五年,台積公司已有晶圓十二廠第四/五/六期廠區、晶圓十四廠第三/四期廠區與晶圓十五廠等三個廠區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驗證。其他各廠區亦引用 ISO 50001 持續推動節約能源措施。

台積公司定期與供應商及承攬商在環境、安全與衛生議題上進行溝通,鼓勵其增進環保、安全與衛生績效。有鑑於此,台積公司針對承攬商施工採行重點管理及自主管理。台積公司要求承接第一級高風險工程的承攬商,必須建構OHSAS 18001管理系統且完成施工人員的技能認證後始得施作,藉此加重承攬商自主管理的責任感,進而提升整個業界對安全文化與技能素質的意識。

台積公司與供應商合作以提升包括環保、安全與衛生之供應鏈永續績效,例如環保、安全與衛生法規的符合性、日常管理、消防防護以及衝突礦產的管理等。台積公司不僅針對供應商進行現場稽核,亦對其進行輔導,以提升其環保、安全與衛生的績效。

除了符合法規要求之外,節能省水與碳管理為台積公司綠色供應鏈之要項。台積公司自民國九十八年開始,即要求供應商建立碳盤查程序。民國一百零四年,台積公司完成所有位於台灣廠區之產品碳足跡及水足跡計算,並分別取得ISO 14067及ISO 14046的第三方驗證,不但可提供相關資訊給客戶,同時可以生命週期的觀點,持續推動供應鏈與台積公司之減碳與節水。

此外,台積公司亦監控與供應鏈相關的氣候變遷潛在風險,調查供應鏈碳排放、用電、用水情形,並鼓勵供應商進行節能、減碳、省水與減廢措施。台積公司持續進行供應商環保、安全與衛生管理計劃,並與涵蓋綠色環保、社會責任與風險管理三大要素的永續指標相互連結。其中,綠色環保指標包括環境管理系統、法規符合性、有害物質管理、衝突礦產調查、溫室氣體盤查與其他環保活動等;社會責任指標包括勞工與道德準則;而綠色環保指標及社會責任指標皆與電子行業公民聯盟(EICC)之行為準則一致。風險管理指標則包括安全與衛生管理、火災預防、天然災害減緩、資訊系統中斷復原、運輸可靠性、供應鏈管理及營運持續計劃等。台積公司並將永續指標應用至主要供應商的管理。

環境保護

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減量

台積公司是國際環境法規及保護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減量上,台積公司已採取了許多措施,例如,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與世界半導體協會共同簽署備忘錄,主動制訂企業全氟化物排放減量政策及執行計劃,並於民國九十九年成功達到將全氟化物排放總量相較民國八十六年及八十八年平均值減少10%之目標。

台積公司並參與世界半導體協會活動,訂定未來十年的全球自願減量目標,並根據以往經驗彙整成針對新的半導體廠房最佳可行技術方案,且已被世界半導體協會採用,作為達成民國一百零九年減量目標之主要方式。民國一百零二年,依據「環保署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台積公司將民國九十四年至民國一百年承諾世界半導體協會與環保署之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績效提出認證申請,並於民國一百零四年取得先期減量額度528萬噸二氧化碳,此先期減量額度將可做為抵減新建廠環境影響評估之溫室氣體減量要求,將可減緩氣候變遷風險並幫助公司永續經營。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訂定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已於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一日通過,近期相關子法將陸續訂定公告,台積公司亦做好因應準備。民國九十四年,台積公司領先半導體業界完成溫室效應氣體盤查計劃,全面盤查公司的溫室效應氣體,並取得ISO 14064認證,作為台積公司溫室效應氣體減量策略的參考基準,同時也為因應國內法規要求、二氧化碳交易及企業碳資產管理做好準備。根據廠區每年溫室效應氣體盤查的結果顯示,溫室效應氣體主要直接排放源為半導體製程所使用的全氟化物(PFCs),間接排放源則主要來自電力使用。

火力發電為台灣地區發電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火力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是所有發電方式之冠。由於電力耗用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台積公司整體溫室氣體排放的7成以上,所以節能減碳一直是台積公司努力的重點工作。台積公司不僅在新建廠房及辦公室採用節能設計,在營運階段亦持續提升工廠能源效率,這些措施除了節約成本,同時也達到降低溫室效應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之目的。

台積公司延續民國一百零四年綠色電力認購,以響應經濟部自願性綠色電價制度。民國一百零五年台積公司認購二億度綠色電力約佔台灣電力公司民國一百零五年全體綠色電力認購釋出量的20%。由於綠色電力不會產生碳排放,此二億度綠色電力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億公斤,相當於1000萬棵樹一年的碳吸收量。台積公司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持續推動低碳的友善環境,減少溫室效應、追求綠色永續。

空氣及水污染防治

台積公司各晶圓廠均設置空氣及水污染防治設備,並符合法規排放標準。此外,各種污染防治設備亦擁有緊急電源在內的備援設計,以確保萬一運轉中發生部分設備故障時,仍可由備援系統替代,降低污染物異常排放的風險。台積公司也將所有水污染防治、空氣污染防治設備的運轉狀況,納入中央監控系統,由每日24小時的輪值人員監控,並將系統效率檢知資訊列入重點追蹤項目,以確保空氣及廢水的排放品質。

為使台灣地區有限的水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台積公司各廠區均透過調整設備製程用水量及改善廢水回收系統,致力提升水回收率。所有廠區均符合或優於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所訂定的製程用水回收率標準,新廠區的製程用水回收率更達85%以上,優於國際間半導體廠製程用水回收率。此外,台積公司對於非製程用水減量也不遺餘力,例如減少空調用水、衛生設施使用回收水、管控外牆清洗與景觀澆灌用水以及節約廚房用水等。我們亦使用公司內部網站系統,量測與收集全公司之水回收量。

因為水資源受限於地區的先天條件,台積公司積極參與台灣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的專業委員會活動,與半導體同業交換節水經驗,共同提倡節水,以達到全園區的共同目標,確保長期水資源供需平衡。

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回收

台積公司成立一專責單位統籌廢棄物再利用及清除處理。為了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台積公司對於廢棄物的管理優先性為:(1)製程減廢,(2)廠內再使用,(3)廠外再利用,最後才是處理或處置。台積公司於廠內建置廢硫酸前處理系統,使電子級硫酸於晶圓製造使用後可做為廢水處理加藥用劑,以減少原物料的使用,並朝向資源再利用及零廢棄的目標邁進。為確實掌握廢棄物的流向,確保所有廢棄物均合法且妥善處理或再利用,台積公司慎選廢棄物清除處理及再利用廠商,每年稽核其證照文件及現場操作情形並採取積極性作為以強化廠商稽核效能,例如要求所有廢棄物清運/處理商加入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衛星車隊系統來追蹤所有清運車輛清運路徑及異常停留點。此外,亦要求所有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廠裝設CCTV (閉路電視監視系統)以利調閱及稽核廢棄物處理情形。這些行動都是為了確保廢棄物合法且妥善的再利用與處理。同時,台積公司亦針對廢棄物再利用合作廠商的產品加強流向追蹤控管。民國一百零五年,台積公司台灣廠區廢棄物回收率達95%,掩埋率則連續七年維持在1%以下。

環境會計

台積公司的環境會計制度除了辨識、統計公司的環境成本外,也對因執行環境保護計劃而產生的成本降低或經濟效益進行效益評估與統計,以持續推動具經濟效益之環境保護計劃。著眼未來企業環境成本日益攀升的趨勢,環境會計可使台積公司更有效管理成本。台積公司環境會計的編制準則將各類環境支出清楚分類,並訂出獨立的環境會計科目類別,使各單位正確編列年度預算。至於經濟效益的統計,則是依據執行環境保護計劃所減少的能源、水使用量或廢棄物產生量,估算出可節省的成本,再加上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所帶來的收益而成。

本報告呈現的環保效益包括實質金錢收入,例如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收益,以及其他因執行環保計劃而節省的成本。民國一百零五年,台積公司各廠區總計推動184個環境保護計劃,加上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收益,可帶來超過新台幣11億6仟8佰萬元的經濟效益。

民國一百零五年台積公司位於台灣廠區之環保支出統計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環保成本項目分類

說明

資本支出

費用支出

1. 減輕環境負荷之直接成本

(1)污染防治成本

包括空氣污染防制費用、水污染防治費用、其它污染防治費用

7,987,837

3,621,017

(2)節省資源耗用成本

為節省資源(例如:水資源)所花費的成本

1,686,996

-

(3)事業廢棄物和辦公室
一般廢棄物處理、
回收費用    

為事業廢棄物處理(包括再利用、焚化、掩埋等)費用

-

1,207,390

2. 減輕環境負荷之間接成
本(環保相關管理
費用)

包括(1)員工環保教育支出;(2)環境管理系統架構和認證取得費用;(3)監測環境負荷費用;(4)採購環保産品所增加之費用;(5)環保專責組織相關人事費用

94,748

242,518

3. 其他環保相關成本

(1)土壤整治及自然環境修復等費用;(2)環境污染損害保險費及政府所課徴環保税和費用等;(3)環境問題和解、賠償金、罰款及訴訟費用

-

100

總計

9,769,581

5,070,925

民國一百零五年台積公司位於台灣廠區之環保效益統計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類別

說明

效益

1. 推動環保計劃所節省的費用

節能方案:完成61件。

227,000

節水方案:完成16件。

18,070

減廢方案:完成57件。

503,000

2. 事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之實質收入

包括(1)員工環保教育支出;(2)環境管理系統架構和認證取得費用;(3)監測環境負荷費用;(4)採購環保産品所增加之費用;(5)環保專責組織相關人事費用

420,000

總計

1,168,070

綠建築與綠色工廠

自民國九十五年起,台積公司對於新建廠房及辦公室建築物設計,採用台灣「綠建築標準」及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綠建築評量系統「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New Construction, LEED)」新建廠房與辦公室建築物節能環保設計標準,較傳統設計更為節省能資源。同時,台積公司亦逐年改善現有辦公室建築物,以符合美國綠建築LEED標準。自民國九十七年至民國一百零五年,台積公司共有二十一座晶圓廠房及辦公棟獲得美國綠建築LEED標章 (三座白金級、十八座黃金級),同時亦取得三座鑽石級台灣智慧建築認證、十五座台灣綠建築(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and Health, EEWH)鑽石級標章。

台積公司認為唯有更多企業投入興建綠色廠房,才能有效改善環境與平抑建材成本,因此不吝將具體執行經驗推廣至產、官、學界。截至民國一百零五年底,已有來自產、官、學界與社區超過269個團體、10,245位訪客,與台積公司就綠建築技術與實務經驗進行意見交流。自民國九十八年起,台積公司領導業界與政府合作制訂包括「清潔生產評估系統」與「廠房綠建築評估系統」的「綠色工廠」標準,並率先取得台灣第一個「綠色工廠標章」,目前晶圓十二廠第四期廠區、晶圓十四廠第三、四期廠區、晶圓十二廠第五、六期廠區、晶圓十五廠第一、二期廠區及晶圓十五廠第三、四期廠區共計獲得七個「綠色工廠標章」。

綠色產品

台積公司與上游原物料及設備供應商、設計生態系統合作夥伴,以及下游封裝測試業共同合作,以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減少單位生產所消耗的資源與能源,協助客戶生產更先進、更低耗電且更環保的晶片產品,例如低耗能行動通訊晶片、平板顯示器背光系統高效率發光二極體(LED)驅動晶片、室內及室外固態照明LED驅動晶片、通過能源之星(Energy Star)節能認證之低待機耗電交流/直流變壓器晶片,以及高效能直流無刷馬達晶片等綠色產品應用。這些採用台積公司高效節能技術所生產的晶片,能夠支援永續城市基礎建設、更省電節能的交通工具以及智能電網等應用。我們除了協助客戶設計低耗能、高效率產品,以降低產品生命週期的資源耗用外,同時亦積極投入綠色製造,進一步為客戶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創造綠色的價值(Green Value)。

台積公司為客戶生產的晶片被廣泛地運用在電腦、通訊、消費性、工業應用及其他產品市場。透過台積公司的晶圓製造技術,客戶的設計得以實現並應用在人類生活。這些晶片對於現代社會的進步具有重大的貢獻。台積公司在不斷努力達到獲利成長的同時,也致力提升環境保護與社會價值。台積公司對環境及社會具顯著貢獻的產品列舉如下:

台積公司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對環境面的貢獻

1. 持續推進新製程技術 降低晶片耗電及節省資源

台積公司持續推進半導體高階製程技術,為客戶生產更先進、更節能及更環保的產品,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半導體製程技術每向前推進一個世代,積體電路線寬就得以持續縮小,使得電晶體愈來愈小,也讓電子產品所消耗的電力更為降低。

台積公司28奈米及更先進的製程技術快速量產,佔全年晶圓銷售比例由民國一百零一年的12%,大幅提升至民國一百零五年的54%。台積公司的目標是繼續努力,持續提升28奈米及更先進的製程技術的研發,並增加28奈米及更先進的製程佔台積公司晶圓銷售營收的比重,對公司成長及地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28奈米及更先進製程技術對台積公司晶圓銷售貢獻

民國101年

民國102年

民國103年

民國104年

民國105年

12%

30%

42%

48%

54%

不同技術的產品晶粒大小比較

-線寬愈小晶粒愈小

55奈米

45奈米

40奈米

28奈米

20奈米SoC

16奈米FF+

10奈米

7奈米

1

0.53

0.48

0.25

0.13

0.12

0.068

0.048

不同技術的產品使用耗電比較

-線寬愈小愈省電

55奈米LP(1.2V)

40奈米LP(1.1V)

28奈米HPM(0.9V)

20奈米SoC(0.9V)

16奈米FF+(0.8V)

10奈米(0.75V)

7奈米(0.75V)

1

0.6

0.3

0.2

0.09

0.06

0.04

左︰不同技術的產品晶粒大小比較;右︰不同技術產品的使用耗電比較(圖)

2. 提供客戶領先且具備最佳電源效率的電源管理晶片(Power Management IC)技術

台積公司領先全球的製造技術,成功協助客戶實現綠色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其中電源管理晶片是最具代表性的綠色產品。電源管理晶片是所有電子產品處理用電需求的核心元件,台積公司協助客戶生產優於同業的電源管理晶片,能使電源供應更穩定、更有效率並能降低能耗。民國一百零五年,台積公司在高壓及電源管理晶片方面共計出貨逾210萬片八吋晶圓約當量。台積公司為客戶所生產的電源管理晶片,應用於全球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電腦、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系統之中。

高壓及電源管理晶片出貨量

單位:千片八吋晶圓約當量

民國101年

民國102年

民國103年

民國104年

民國105年

>1,000

>1,300

>1,800

>2,000

>2,100

3. 減少能源消耗的綠色製造

台積公司持續研發製造技術,提供更先進、效率更佳的製造服務,持續減少單位產出所消耗的能資源與污染物產生量,而在產品使用階段亦能達到低耗能、低污染的目標。半導體製程技術每向前推進一個世代,積體電路線寬就得以持續縮小,使得晶粒面積愈來愈小,因此製造單位晶圓所耗用的能源、原物料自然也愈來愈少。此外,在卓越製造能力的襄助下,台積公司不斷簡化製造流程及提供更新的設計方法,協助客戶降低在晶片設計及產品製造上的資源浪費,為客戶生產更先進、更節能及更環保的產品。關於民國一百零五年透過綠色製造實現的整體效益,請參考「環境會計」。

台積公司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對社會面的貢獻

1. 協助客戶實現行動運算及無線通訊晶片創新,使得行動通訊生活更快速便利

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近年的快速成長,反映出對行動裝置元件的強烈需求。行動裝置帶來極大的便利性,台積公司也在其中貢獻良多,包括:(1)新製程使晶片可以在更小的體積下具備更快的運算速度,進而使電子產品體積也得以縮小。此外,系統單晶片的技術可將更多不同的功能集中在單一晶片上,減少了電子產品需配置的晶片數量,也同步造成電子產品體積縮小的效果;(2)新製程使晶片耗電更少,使行動裝置產品的使用時間更長;及(3)利用3G/4G、無線區域網路(WLAN)/藍芽(Bluetooth)更便利的無線通訊能力,使人們可以隨時彼此溝通、處理事務,大幅提高現代生活的機動性。

行動運算產品包括:基頻處理器(Baseband)、射頻收發器(RF Transceiver)、應用處理器(AP)、無線區域網路(WLAN)、影像感應器(Imaging Sensor)、近場通訊(NFC)、藍芽、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晶片,其佔台積公司民國一百零五年晶圓銷售比例已超過52%。

行動運算產品對台積公司晶圓銷售貢獻

民國101年

民國102年

民國103年

民國104年

民國105年

40%

44%

48%

51%

52%

註︰

行動運算產品分類於民國一百零三年重新調整。

2. 協助客戶實現CMOS影像感測器(CIS)及微機電系統(MEMS)晶片創新,提升人類健康與安全

台積公司製造的CIS及MEMS晶片,除了使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等,亦被廣泛應用於醫療保健領域。透過我們的先進製造技術,各種醫療晶片相繼問世,對於現代醫學的發展貢獻良多。台積公司客戶的CIS及MEMS晶片,除應用在先進醫療外,也廣泛運用在許多預防醫療的照護上,例如偵測老人跌倒的預警系統、感測個人生理狀況變化系統以及汽車安全系統等,從各種層面維護人類的健康與安全。

安全與衛生

安全與衛生管理

台積公司的安全衛生管理架構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OHSAS 18001)上,透過計劃、執行、檢查、行動(P-D-C-A)的管理精神,達成預防意外事故、促進員工安全衛生及保護公司資產的目標。台積公司所有位於台灣的廠區亦取得「台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

台積公司的安全管理除了致力於事故預防之外,亦擬定災害緊急應變程序,萬一災害發生時,可以保障公司員工與廠商人員的生命安全,並避免或降低事故災害發生時對社會與環境的衝擊。台積公司與設備供應商持續溝通,將既有機台的潛在風險降到最低,並於機台安裝時依循裝機安全管制程序。此外,台積公司更嚴格要求落實高風險作業管制,進行廠務設施與設備耐震評估,以降低地震損失。

為了避免傳染病之大流行,台積公司建立公司層級的防疫委員會與緊急應變程序,以因應傳染病大流行的現象。

工作環境與員工安全衛生保護

台積公司環保安全衛生政策之重點在於建構安全的工作環境,積極預防職業傷害與疾病,維護員工身心健康,並深化全體員工對環保安全衛生的認知、責任承擔,同時塑造公司環保安全衛生文化。台積公司的安全與衛生管理之運作方式說明如下:

●硬體設施安全衛生管理

台積公司除了在建廠及擴廠時符合減低環保、安全與衛生風險的法規與內部標準外,亦針對新機台與新原物料、機台安裝使用核可、安全規則修改、防震設施及其他安全措施等建立管理程序。

台積公司要求所有新進的機台設備須符合半導體設備人因標準(SEMI-S8)相關之人因設計,並採取適當之控制與管理措施降低人因風險。此外,台積公司致力於十二吋晶圓傳送盒搬運系統的自動化,以避免人工長期搬運所累積的傷害,目前十二吋晶圓搬運系統已達全面自動化。

● 新機台與化學物質環保、安全與衛生評估

身為半導體業界技術領先者之一,台積公司在研發階段所使用的新機台與新化學物質已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在決定使用前,均須經由台積公司新機台與新化學物質環安衛審查委員會評估,確保新機器設備設計符合半導體設備安全標準(例如SEMI S2) 及新化學物質的環境、安全與健康等危害特性,都能透過工程防護、個人防護具、安全操作教育訓練等方式,在貯存、運送、使用及廢棄時將其有效管控。

● 一般安全管理、訓練與稽核

台積公司所有廠區每月均定期舉行環保、安全與衛生委員會議,同時採取多項預防措施,例如高風險作業管理、承攬商管理、化學品安全管理、個人防護具要求及安全稽核管理等。此外,台積公司亦維持完整之災害應變程序並進行定期演練,藉以將員工與公司資產損失及因災害產生之社會與環境衝擊降至最低。

● 作業環境危害因子管理

台積公司依據作業現場特性,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公司也教導並要求員工必須使用個人防護具,防止員工暴露於作業場所之危害因子。

整體作業環境方面,台積公司每半年均會進行作業環境監測,包含法規所定義的物理性及化學性因子,如二氧化碳濃度、照明、噪音、國內法規規定之危害性化學物質等。另外,自民國一百零四年起,台積公司更進一步對具有健康危害之化學品進行人員暴露評估,並依照不同的評估結果進行分級管理。一旦作業環境發生異常現象,或評估結果顯示對員工的健康有影響,廠區工安環保單位也會進行作業行為觀察與改善措施,確保危害因子暴露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範圍。

● 緊急應變

有效之緊急應變執行計劃需依風險鑑別結果選擇高風險事件來擬定,範圍應包括可能有嚴重結果的事件,做為持續改善與進行演練之依據。台積公司的緊急應變計劃包括對於潛在事故之快速反應、危機處理以及災害復原程序。

台積公司所有廠區每年均舉行緊急應變與疏散演習,台南廠區持續在進行的無預警無劇本演習,更深獲各界肯定。除了公司同仁之外,承攬商之駐廠服務人員亦需參與緊急應變計劃與演習,以確保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同時,各廠在廠長主持下,邀集廠內及支援單位,至少每兩年針對可能的高風險事件如地震、火災及洪水(南科)進行緊急應變與危機管理訓練及演習。

除了工程及廠務部門每季舉行緊急應變演習外,台積公司也針對實驗室、餐廳、宿舍及交通車等人員,舉行如地震、化學品洩漏、氨氣外洩、火災與交通事故等緊急應變演習。

新興傳染病應變

台積公司設有環保、安全與衛生專職單位監控全球新興的傳染病、評估其潛在的影響,並擬定工作場所因應的防疫計劃。依據我們過去的防疫經驗(如民國九十二年的SARS及民國九十八年的H1N1新型流感),當新興傳染病威脅來臨時,將立即召開「企業傳染病應變委員會」制定防疫因應策略。這些策略包括教育員工預防與應變常識、制定管理階層因應指引、制定員工病假處理準則和在合適之處設置含酒精的洗手滅菌設施。該委員會還負責監督員工病假狀態,同時擬定營運持續計劃,以解決人手短缺對業務的影響。

台積公司認為員工的健康是維繫企業正常營運的基礎,照顧員工的身心健康是企業的責任。

● 員工身心健康保護

為保護與促進員工身心健康,台積公司強化廠區工安環保單位、健康中心之職業健康照護管理人員與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三方的合作,致力於預防因長時間、夜間工作、輪班等作業引起之腦心血管疾病之預防及母性健康保護與管理等專案之規劃與執行,並提供多項身心健康促進資源及舉辦相關活動,除了保護員工避免工作上的危害,更積極主動促進員工的健康。民國一百零五年,透過有規劃的健康管理做法,高風險腦心血管疾病族群有45.6% 已降至低度風險;母性健康保護對象801人。持續舉辦第五屆『愛上樂活健康久久』系列活動,包含691位同仁減重1,942公斤;115位同仁參與為期三個月的戒菸活動,戒菸成功率67%,超越達到國民健康署大於33%品質指標要求;781位同仁參與睡眠品質改善活動及一對一醫療諮詢,來改善生活品質。

供應商及承攬商管理

● 供應商管理

台積公司持續強化供應鏈管理,要求並鼓勵供應商及承攬商致力於品質、成本、交期、環保、安全與衛生上的精益求精。藉由管理階層間的定期交流、管理稽核與經驗分享,台積公司與主要供應商、承攬商攜手合作,強化夥伴關係,共同追求更好的績效,並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如上述,承攬商進行高風險作業時,需明確定義施工人員所必需採取的安全防護及預防措施;更要求承接廠務高風險工程的承攬商,必須建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OHSAS 18001),其工作人員則必須完成完整的工作技能訓練。

● 永續供應鏈

台積公司與供應商致力推動永續發展,在綠化供應鏈、因應氣候變遷的碳管理、降低火災風險、環境/安全/健康管理、對應天然災害的營運永續計劃等議題共同合作。

民國一百零四年,台積公司正式成為電子行業公民聯盟(Electronic Industry Citizenship Coalition, EICC)正式會員,經歷了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台積公司已確保自己在勞工、健康與安全、環境、道德規範及管理體系的行為準則及流程與「電子行業公民聯盟行為準則」保持一致。

為加強供應鏈永續管理及有效管理供應鏈風險,台積公司要求供應商全面符合台灣環保、安全、衛生與消防法規,建立環保安全衛生的管理能力,並持續提升績效。

台積公司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新頒布的「衝突礦物來源揭露規定」(Rule 13p-1 of the U.S.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的規範對象。身為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的領導者,台積公司體認到採購「非衝突(conflict-free)」的原物料,並藉此提倡人道精神與實踐人性尊嚴等社會道德準則,是台積公司所應善盡的企業社會責任。基此信念,台積公司已依循產業的領先作為採取一系列的法規遵循措施,包括建立符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民國一百年所發布之「受衝突影響與高風險地區之全球責任礦物供應鏈模範政策(Model Supply Chain Policy for a Responsible Global Supply Chain of Mineral from Conflict-Affected and High Risk Areas)」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架構。

台積公司是電子行業公民聯盟與全球永續議題 e 化倡議組織(Global e-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GeSI)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並藉由此兩個國際組織所發展出的「無衝突礦產冶煉廠計劃(Conflict-free Smelter Program, 簡稱 CFSP)來協助我們的供應商採購非衝突的原物料。因此,除自民國一百年起要求所有供應商揭露其合作的熔煉廠與礦場名單外,台積公司更積極鼓勵供應商向經過特定產業組織(如 EICC)所認可為非衝突的熔煉廠與礦場進行採購,並要求供應商積極督促尚未取得此認可的熔煉廠與礦場接受「無衝突礦產冶煉廠計劃」或其他同等之獨立第三方稽核計劃的檢驗。台積公司要求我們所使用的鉭、錫、鎢及金均須符合「非衝突」的原則。

台積公司將定時更新對供應商的年度調查,要求其改善與擴大資訊揭露的範圍,以符合法規與客戶的要求。相關資訊請參閱台積公司於 SEC 網站上所申報的Form SD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