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大會計判斷、估計及假設不確定性之主要來源
本公司於採用附註四所述之會計政策時,對於不易自其他來源取得有關資產及負債帳面金額之資訊作出相關之判斷、估計及假設。估計及相關假設係基於歷史經驗及其他視為攸關之因素,實際結果可能與估計有所不同。
估計與基本假設係持續予以檢視。若估計之修正僅影響當年度,則於會計估計修正當年度認列。若會計估計之修正同時影響當年度及未來年度,則於估計修正當年度及未來年度認列。
以下係有關未來所作主要假設之資訊,以及於財務報導結束日估計不確定性之主要來源,該等假設及估計具有導致資產及負債帳面金額於下一財務年度重大調整之風險。
(一)收入認列
商品銷售收入原則上係於獲利過程完成時認列,其條件如附註四、(十八)所述。相關退貨及折讓負債準備係依歷史經驗及其他已知原因所決定之特定比率估計可能發生之產品退回及折讓,於產品出售當年度列為商品銷售收入之減項,且本公司管理階層定期檢視估計之合理性。
(二)有形資產及無形資產(商譽除外)減損評估
資產減損評估過程中,本公司需依賴主觀判斷並依據資產使用模式及半導體產業特性,決定特定資產群組之獨立現金流量、資產耐用年數及未來可能產生之收益與費損,任何由於經濟狀況之變遷或公司策略所帶來之估計改變均可能在未來造成重大減損或迴轉已認列之減損損失。
(三)商譽減損評估
商譽減損之評估過程依賴本公司之主觀判斷,包含辨認現金產生單位、分攤商譽至相關現金產生單位及決定相關現金產生單位之可回收金額。
(四)採用權益法之投資減損評估
當有減損跡象顯示對某項採權益法之投資可能已經減損且帳面金額可能無法被回收,本公司隨即評估該項投資之減損。本公司管理階層係依據被投資公司之未來現金流量預測評估減損,包含被投資公司內部管理階層估計之銷貨成長率及產能利用率。本公司亦考量相關市場及產業概況,以決定其相關假設之合理性。
(五)遞延所得稅資產之可實現性
遞延所得稅資產係於未來很有可能有足夠之課稅所得供可減除暫時性差異使用時方予以認列。評估遞延所得稅資產之可實現性時,必須涉及管理階層之重大會計判斷及估計,包含預期未來銷貨收入成長及利潤率、免稅期間、可使用之所得稅抵減及稅務規劃等假設。任何關於全球經濟環境、產業環境的變遷及法令的改變,均可能引起遞延所得稅資產之重大調整。
(六)存貨之評價
由於存貨須以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者計價,故本公司必須運用判斷及估計決定報導期間結束日存貨之淨變現價值。
由於科技快速變遷,本公司評估報導期間結束日存貨因正常損耗、過時陳舊或無市場銷售價值之金額,並將存貨成本沖減至淨變現價值。此存貨評價主要係依未來特定期間內之產品需求為估計基礎,故可能產生重大變動。
(七)確定福利計畫之認列
確定福利退休計畫應認列之退休金費用及應計退休金負債係使用預計單位福利法進行精算評價,其採用之精算假設包括折現率、員工離職率及長期平均調薪率之估計,若該等估計因市場與經濟情況之改變而有所變動,可能會重大影響應認列之費用與負債金額。